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丨亚洲文明研究丛书丨《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出版





【书名】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作者】顾国达  著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ISBN】978-7-308-22767-4

【定价】88.00 元

【上架建议】贸易经济类

【装帧】平装



作者简介





顾国达,浙江慈溪人,1995年获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学术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蚕丝业经济与丝绸贸易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项目和省级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出版《开放发展: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出口逻辑――浙江外贸结构的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贸易结构优化》《世界蚕丝业经济与丝绸贸易》《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蚕丝业的统制与资源掠夺》等专著9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蚕业经济管理》等教材8本,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9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1项,浙江省“十二五”优秀教材奖1项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多项。现任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原副院长(2009-2017);兼任浙江省钱塘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本书系《亚洲文明研究丛书》之一,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2BJL041)研究成果。本书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充分发掘与运用我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和法国等国的蚕丝绸业与丝绸贸易史料,在生产与贸易历史统计的基础上,以系统翔实的历史统计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近代我国生丝出口贸易与蚕丝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近代美国、法国丝绸业的发展及其生丝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生丝出口的影响;总结了近代中日两国在蚕丝业和生丝贸易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对当代外向型出口创汇主导产业培育的启示;等等。


序一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蚕丝绸业在我国已有5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至迟在 3000 多年前,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商品就已经出口朝鲜和日本。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拓陆上“丝绸之路”后,欧亚地区的蚕丝文明交流得到加强,丝绸出口国外的数量和频度不断增加,丝绸成为我国对外经贸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功勋商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丝绸业的发展对蚕丝需求的增加,生丝在丝绸类出口商品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鸦片战争以后,生丝成为我国丝绸类出口商品的主力,在近代百余年的我国对外贸易中,生丝和茶叶并驾齐驱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最重要商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贸易国,而且丝绸之路闻名遐迩,成为我国对外社会、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名片。现今世界蚕丝业正处于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系统深入研究生丝与丝绸的贸易发展与市场结构,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顾国达教授的专著《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是以其在日本就读期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增加了其后长期从事蚕业经济研究所发表的大量研究成果,特别是以丰富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致力于定量比较研究与学术交叉创新而完成的重要学术成果,全书由十四章和 16 个附表组成。通读全文,我认为该专著是最为系统的收集整理了国内外蚕丝绸业资料与生丝贸易历史数据,其工作量巨大,特别难得的是注重史料与统计数据考证。分析有据,观点鲜明,文字简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数据系统翔实,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其主要的创新与观点有:

1. 在国内外首次推算了 1870—1939 年间世界生丝市场历年贸易量。1929 年为近代世界生丝市场贸易量创纪录年,该年世界生丝贸易量达到52714.2 吨;1870—1939 年的 70 年中世界生丝市场的贸易总量为 1619069吨,其中美国、法国和英国进口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50.5%、21.4% 和5.0% ;日本、中国和意大利出口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7.7%、27.5% 和11.9%。实证分析了主要生丝进出口国在近代世界生丝贸易中的地位变化,提出并论证了近代世界生丝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近代世界生丝市场主要进口消费国为美国、法国和英国;其主要出口国为日、中国和意大利;近代世界生丝市场的国际竞争是 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在美国和法国市场上所展开。

2. 定量明确了近代我国出口生丝的产地来源。1868—1911 年的 44 年间我国共出口生丝 241092 吨,其中产于辽宁、山东和河南的柞蚕丝占1/6 ;产于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的黄色桑蚕丝约占 1/10 ;产于广东和广西的白色桑蚕丝约占 1/4 ;产于浙江和江苏的白色桑蚕丝约占 2/5。1912—1949 年的 38 年间我国生丝出口总量为 218937.5 吨,其中出产于辽宁、山东、河南的柞蚕丝占生丝出口总量的 16.2% ;出产于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山东等地的黄色桑蚕丝占 15.2% ;出产于广东、广西的白色桑蚕丝占 27.8% ;出产于浙江、江苏和安徽的白色桑蚕丝占 40.8%。

3. 通过对近代我国生丝出口量变化的引发原因进行的综合分析,指出清末期(1868—1911 年)影响我国生丝出口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六个方面:①美国、法国等生丝进口消费国的经济景气变化;②战争等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③生丝贸易过程中投机交易的发生及金融混乱;④洪涝灾害及蚕病流行等蚕茧产量的增减变化;⑤主要生丝供求国的产业与贸易政策及外汇政策的变化;⑥以机械缫丝的发展为代表的蚕丝技术进步差异所表现出的生丝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民国期(1912—1949 年) 影响我国生丝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五个方面:①人造丝对消费市场的蚕食,②服饰流行变化和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世界生丝市场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变化;③蚕丝出口国之间蚕丝技术发展的差异,④外汇市场汇率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同而引起的生丝出口竞争力的变化;⑤世界大战及国内战乱。

4. 丝绸(生丝)和茶叶一样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868—1911 年间的丝绸出口总额为 20.12 亿海关两,其中生丝出口总额为 15.09 亿海关两,分别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33.5% 和 25.1% ;1912—1932 年间的丝绸出口总额为 28.43 亿海关两,其中生丝出口总额为 21.01 亿海关两,分别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 20.5% 和15.1%。1887 年以后丝绸(生丝)取代茶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自 1842—1941 年的 100 年间,丝绸(生丝)出口额位居第一的年份达到 50 年。

5. 在 19 世纪 60 年代末以前,中国生丝在美国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19 世纪 70 年代后美国动力丝织机普及对高品质机械生丝需求的增加,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对生丝出口的奖励政策,政府主导下的以机械缫丝工业发展为代表的蚕丝技术进步和生丝贸易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选择与培育,使中国生丝在美国生丝市场上逐渐处于劣势。中国生丝在美国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被日本取代是在 1883 年。

6. 法国是中国生丝传统的主要出口市场,在 1865—1933 年的 69 年间,中国生丝在法国市场的占有率远高于日本和意大利,具有优势地位。1934 年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前,日本生丝在法国市场的占有率远高于中国和意大利,具有优势地位,其背景是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性补助下,采取低价倾销库存生丝策略所获得的。

7. 日本蚕丝业的快速发展可归结于日本政府把蚕丝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积极扶持。日本生丝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取消桑树在耕地上栽培的限制,通过官办示范性的机械缫丝厂和实行“士族授产”运动,推动了日本机械缫丝厂的快速发展;“生丝制造取缔法”和“蚕丝业法”等相关系列法规的颁布,生丝出口商权回收的成功,生丝出口税的取消,生丝出口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官民一体对新兴的美国生丝市场的拓展,蚕丝科教的发展及其在人才培育与科学研究上的卓有成效,进一步强化了日本蚕丝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了日本生丝出口竞争力,1909 年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丝出口国。

8. 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日本比较处于相对停滞,出口竞争力逐年弱化的状态,这是由中日两国在:①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方面的差距,②近代机械缫丝业发展过程中“自生自灭”与“民营官助”的差距,③政策引导、法规建设与财政支持方面的差距,④蚕丝科教与技术普及方面的差距,⑤生丝“间接出口”与“外贸直营”方面的差距,⑥蚕种和茧丝流通秩序管理方面的差距,⑦生丝市场选择和开拓方面的差距所造成的。

我相信,本书乃蚕业经济领域十分重要的专著,价值重大,不但对于从事蚕丝绸业经济管理和丝绸贸易的领导和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产业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学者也有借鉴意义。忻读之余,乐以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蚕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长

向仲怀

2022年7月16日


序二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祥地,丝绸生产在我国已有 5000 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祖先对世界产业文明作出的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考古史料证实,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开拓陆上“丝绸之路”之前的公元前 5 世纪,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特色的“高科技”商品就已经流通至德国,长期以来以丝绸贸易为主要交流载体的“丝绸之路”举世闻名,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商品交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远。可以说丝绸是我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贸易商品,丝绸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与文明交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且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时至近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丝绸业和生丝贸易在国家经济增长与国际地位获取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成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和我国竞相发展的重要产业,生丝成为上述国家间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顾国达教授的专著《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就是以生丝贸易为中心,研究近代上述国家蚕丝绸产业发展与生丝国际市场贸易的颇有特色和深度的力作。

该书以系统翔实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在简要分析介绍近代中国蚕丝业发展、中国生丝出口的“二港制”与流通路径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开港期(1842—1867 年)、清末期(1868—1911 年)和民国期(1912—1949 年)我国生丝出口贸易的市场和生丝出口量波动的原因,并定量分析了出口生丝的产地来源,明确了以生丝为主体的丝绸类商品在我国近代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在国内外首度推算了近代世界生丝市场的历年贸易量,定量揭示了近代世界生丝市场中主要国家的地位变化,分析了近代美国、法国丝绸业的发展及其生丝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生丝出口的影响,总结了近代中日两国在蚕丝业和生丝贸易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及对当代外向型出口创汇主导产业培育的启示。本研究所持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既具学术价值,也具现实指导意义。

该书的出版,既是东西方产业与贸易文明研究的一大成果,也是蚕桑丝绸界和经济贸易史界的一大盛事。有感于此,特记为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

陈文兴

2022 年 8 月 31 日



图文编辑 | 陈志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